一件得到回应的“小提案”——闵行区政协蹲点记(下)
盛夏,梅陇中学的校园内,草木葱郁。
“6个月前,这里还有一座十几米高、锈迹斑斑的钢铁‘巨人’,在我们古典风格的校园里显得特别扎眼。”闵行区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校长汤林,近日指着教学楼一旁的空地对记者说。
这个铁“巨人”原本是个废弃的电信塔。“巨塔”移出校园,缘于学生们的一件“小提案”。
2022年年底,梅陇中学八(1)班的梅翌云、张芷芮等7位同学在参加学校“走进政协”活动时,变身校园“啄木鸟”,提交了《关于拆除校园里废弃信号塔的提案》。
此后通过汤林,于今年年初将“模拟提案”提交至闵行区政协会议,成为一份正式的政协提案。
不到一个月时间,学生们的“小提案”就得到了答复。在梅陇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今年2月9日将这座重七八十吨的庞然大物移走,校园里显得整洁多了。
“小提案”落地,只是闵行区政协开展“走进政协”系列活动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闵行区政协通过模拟协商、参与建言等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协商氛围,体验协商文化,从小树立协商民主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学生尝试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养老服务等调研和建言中。“走进政协”由此成为闵行青少年认知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项目。
“意外的”金点子
其实,早在6年前,闵行区政协就开始尝试推动青少年“走进政协”。
2017年5月15日,在闵行区政协六届二次常委会议现场,14名身穿校服的中学生代表列席会议并建言献策,成为会上一抹亮色。
“没想到还在读初中也能来到政协会议的现场!”当天下午,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的学生郭菁怡身穿校服、带着“模拟提案”早早赶到会场,难掩内心激动。
这是区政协与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第一次合作举办“走进政协”活动。下午2点,会议开始,郭菁怡和同学们很快进入状态,聆听会议内容,埋头做笔记,并做好发言准备。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比较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大多数普通市民不知道如何垃圾分类,二是分发至各社区的分类垃圾袋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播放公益广告,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
是旁听者,也是参与者。
会上,郭菁怡跟同学一起,围绕会议主题提出意见建议。
“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关注的却是全区范围内的社会问题。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令人耳目一新,对‘创全’工作的一些建议很有参考价值。”议政效果超出区政协主席祝学军的预想,整场会议他都在认真倾听,为孩子们扎实的“建言”点赞。
自此,“学生委员”成了区政协专题议政会的“常客”。
2018年5月,来自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的18位学生代表,应邀列席区政协“居村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专题议政会。
2019年9月,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会。浦江一中、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龙茗中学的26位中学生代表应邀列席会议,其中5位同学就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作了发言。
2022年10月,来自协和尚音学校的吕一方等同学,在区政协“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议政会上,提出“长辈关爱计划”的设想。
……
“委员”虽“小”,心系的却是“大民生”。
“在模拟政协中,学生们研究的都是社会真问题。”2023年3月10日,区政协委员、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法制部副主任李姬芸,参加浦江一中“走进政协”职业体验德育课程后发现,学生们对生活观察细致,发现问题敏锐,调查研究扎实,谈的都是“真问题”,提的都是“金点子”。
落地的金果子
你希望“花香校园”里有什么?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赵欣雷在学校举办的“走进政协”活动中当起“模拟政协主席”。
“一所书香浓郁的校园,也要花香四溢!”经过讨论,赵欣雷和小伙伴们决定通过“走进政协”课程学习,开展一次关于“花香校园”的提案征集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他们了解到,有的同学希望校园里花的品种多一点,有的老师提出花卉可以成为语文、生物、劳技、美术课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有的家长提议把可食用的花卉做成食物、香薰,提炼精油……
历时几个月,从调查、分析,到研讨、议政,孩子们的“发现”最终形成了“提案”。
“我们体验了一次完整的民主协商过程,大家学会了自信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提高了有序参与民主进程的能力。”赵欣雷说。
同时,“走进政协”这一项目得到闵行各所学校的积极响应。围绕“花香校园”环境优化、课程建设、活动设计等主题,同学们纷纷建言献策。经专家评选,最终“花香校园”十大优秀建言露出水面。为落实好“小委员”们的建议,闵行区教育局计划以公办中小幼学校为试点,要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制定“一校一案”,分年级、分层次设置个性化、多样化的花卉实践活动,用“花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架桥、奠基、赋能。“未来两年,闵行区‘花香校园’项目建设将覆盖区内所有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全国政协常委、闵行区副区长刘艳告诉记者。
孩子们琢磨出来的“金点子”,正在闵行大地落地开花,结出一串串“金果子”。
如今,走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五颜六色的鲜花绽放,在“五感”实验室,学生从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感受花的美好,探索大自然的奥妙。作为闵行区“走进政协·花香校园”项目的试点学校,闵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的长廊上,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将拥有自己的“年级花”。
“以‘花香校园’这样更加柔美优雅的方式,推进协商文化走进校园,值得推广。”在闵行中学兼闵行中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乔慧芳看来,在“花香校园”的讨论、策划和建设中,孩子们形成了协商理念,体悟了民主精神。
播撒金种子
“我是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孔令仪,欢迎来到闵行政协文史馆……”2022年9月16日,闵行政协文史馆迎来了首批红领巾讲解员。
组建青少年宣讲队伍,是闵行区政协探索青少年“走进政协”的新亮点。
区政协确定岗位需求、团区委网上招募、青少年报名,经过筛选、培训后上岗。区政协秘书长韩朝阳说,学生担任讲解员,要系统学习政协历史和文化,还要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让观众听懂。“学习与实践双向奔赴,一定能在孩子心中播下面向未来的金种子”,韩朝阳说,宣讲员的上岗时间多数安排在寒暑假,这样不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最近,闵行区政协还启动了“走进政协”之“闵行情”诵读活动。第一期读书活动自今年5月延续至明年2月。首批由区政协委员所在的10所中小学参与,每所学校从《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中选取一本诵读并录制成音频,在“今日闵行”多平台上推送,引导学生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区政协搭建的不同平台中,了解政协、走进政协、积极发声,在亲身实践中提升了政治素养,培养了协商意识,坚定了制度自信。
2021年6月29日,在浦江一中举办的“走进政协”总结会上,几位已考上重点高中的学子说,如今协商意识已然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长进了,办法也更多了。
“让青少年‘走进政协’,就是在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祝学军说,希望借助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们参与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践中来,更广泛地播撒协商民主的种子,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新一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