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政协:持续深耕“协商于民”委员工作站
“你看,桌椅组合调整了,还置换了彩色混凝土步道,有了崭新的休闲娱乐设施……”日前,在嘉定区菊园新区泰宸雅苑小区,谈起小区设施改造,居民张阿姨兴奋地告诉记者。
原来,泰宸雅苑小区为动迁房和商品房混合型小区,环境治理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和居民。嘉定区菊园新区“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及时获取基层需求,主动搭建平台,组织委员带队深入基层,进社区听取居民意见,并充分发挥委员专业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可行性分析、充分协商、集体讨论、科学决策”的工作流程,搭建多元协商平台,邀请居民代表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协商,对微改造的程序、设计方案中的细节等多个方面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建议。经过多层次、多元化的协商,最终确定了以调整广场座椅设置、使用桌椅组合、修缮步道及休闲娱乐设施等内容的施工方案。同时,对改造的建设、监管、评价、验收的各个环节探索引入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最终,微改造项目顺利落地,改造后的“老乡邻”新天地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菊园新区“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的积极作为,是嘉定区政协“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通过“多元主体共议事”的协商模式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2016年,嘉定区政协在12个街镇分别设立了区政协委员街镇活动小组。2021年,根据市政协的统一部署,12个活动小组统一更名为“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两年来,工作站通过把握上下联动“一条线”、织密基层履职“一张网”、统筹协商议事“一盘棋”、拧紧凝心聚力“一股绳”,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和路径,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了有益探索。
搭建协商平台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夯实协商根基
当前,嘉定正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特别是在基层,党委、政府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越密切,就越需要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近年来,嘉定区政协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挥职能作用,依托工作站等,积极探索具有嘉定特色的“协商”阵地,把各界别委员和界别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身边,为做好“协商”文章提供平台支撑。
嘉定区政协将所有区政协委员编入12个工作站,同时,制定《政协上海市嘉定区委员会关于“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等,为工作站建设指明了方向;制定《嘉定区政协委员“协商于民”工作站工作评价办法》《嘉定区政协委员履职评价办法》,设立嘉定政协委员履职APP管理平台,并将委员履职积分纳入履职档案和履职评价,进一步完善了工作站制度;建立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联系工作站工作机制等制度,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
嘉定区政协将“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建在街镇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委员在参与工作站活动时,可以直接面向群众。在功能设置上,融合协商议事、政策宣讲、读书活动和社情民意收集等功能,并创新嵌入了委员谈心室、志愿服务站、信访接待室等特色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有的街镇还设立了委员活动基地,不断延伸履职触角。工作站在市、区政协指导下,在同级党委的支持下,工作站召集人由各街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确保了委员参与基层协商工作内容同市、区中心工作以及街镇需要相对应。
为了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嘉定区政协不断探索委员参与工作站的工作模式,邀请委员参加镇人代会、街道社代会,通报街镇工作,为委员知情明政提供条件;把推进协商议事与“大调研大走访”“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相结合,组织委员深入村居、了解民情、问需于民;常态化开展委员接待日活动,通过接待来访群众,加深联系;将工作站活动和街镇各界人士议事活动有效整合,邀请界别群众参与座谈,加强委员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发挥委员的界别所能、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委员读书、便民服务、基层矛盾调处、社情民意收集等活动;建立网格履职、分片履职等机制,委员定点联系基层村居,获取真实可靠、接地气的社情民意;邀请市政协委员落组工作站,参与“协商于民”活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履职合力。
建立协商机制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提升协商能力
搭建平台是基础,如何利用平台开展协商活动是关键。为此,嘉定区政协制定了《“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协商议事流程》,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明确议题确定、协商准备、公众参与、过程协商、共识形成、落实反馈、实效评估等方面的操作办法,为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中提升协商能力提供了机制保障。
围绕提升基层协商实效,嘉定区政协不断拓宽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既充分考虑议题类型、涉及范围,又兼顾参与对象的广泛性、代表性,推动形成政协委员、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基层干群等各方利益代表同台协商的良好局面。嘉定区政协坚持请进来、走进去、联起来,通过开门协商、开放协商、现场协商,面对面充分表达意见和诉求,坚持求同存异,在商量中化解矛盾。
各工作站成立以来,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从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入手,探索破解基层政协工作瓶颈。各工作站活用“请上来”“走下去”的形式,将委员活动延伸到村、社区和商务楼宇,将政协协商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客堂和企业工厂,推动委员“身入”基层,“心到”一线。另一方面,协商领域从分散到集中,协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嘉定区政协主动适应网络时代民主发展的新形势,开展网络议政,实现基层协商一网联通、一题共议,起到良好效果。
深入一线探索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提升协商实效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嘉定区政协拧紧“一股绳”,充分释放政协人才荟萃的内生力量,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实践探索,力求在议题选择上体现精准性、在协商关键环节上突出规范性,在协商结果上力求时效性,不断提升工作站协商议事工作实效。
在工作过程中,嘉定区政协从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入手,切实发挥基层政协的特色与优势。在协商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注重邀请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或社会贤达参与协商,尤其注重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寻求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比如,围绕“嘉定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议题,邀请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和社会人士代表共同参与“协商于民”专题协商,副区长现场作出回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区政协还灵活运用“工作站+专委会”“工作站+界别”“工作站+党派”的形式,并实行工作站与街镇“各界人士代表议事会”“睦邻青年人才议事会”等有机结合,更好整合各方力量,集聚各类资源。不同小组、界别、党派和专委会的委员互联互通,有利于更好整合各方力量资源。
近年来,区政协探索并常态化开展网络议政,目前已开展了近30期的活动,建言近万条。各工作站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新平台,实现基层协商一网联通、一题共议。比如,在线下协商西门老街保护与开发的基础上,嘉定区政协又以此为主题开展了云议政,得到了委员的广泛响应,实现“两个协商”线上线下有机衔接。
在推动协商向基层延伸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中,嘉定区政协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不仅广邀各界力量参与其中,还让更多的群众通过有序政治参与,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远香湖的升级改造,让人眼前一亮。”2023年4月初,春暖花开,气温逐渐回升。吃完晚饭后,市民李先生来到嘉定远香湖畔散步。更让李先生没想到的是,现在远香湖的步道不仅很实用,晚上还有很漂亮的灯光秀。
远香湖是嘉定新城的核心景观,也是上海西部最大的人工湖。建设过程中,居民群众对远香湖周边的文化、公共服务提出了许多美好的愿景。
2022年12月2日,聚焦“环远香湖周边功能及设施提升”,位于嘉定新城核心区的马陆镇“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希望能在远香湖畔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内涵,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如何能进一步做好各种区域的划分,是完善远香湖功能,提升新城城市品质的关键”……与会的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围绕远香湖的休闲景观功能改善、公共服务功能提质、文化艺术功能延伸、智慧交通功能拓展等争相发言。
一场协商会后,远香湖换新颜的思路愈加明晰。相关部门根据市民群众、政协委员的建议,对远香湖周边设施功能进行了整体提升,内容包括更新慢行系统、升级场地设施功能、提升夜景灯光、智慧参与互动体验等。如今,远香湖环湖步道、活力跑道、城市骑行道时尚靓丽,上海保利大剧院旁的亲水栈桥、空中步道浑然一体,构成了绝佳的观景平台。
嘉定区政协“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积极成效,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协商于民”工作站建设,健全协商工作机制、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扛起做好协商议事工作的使命担当,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