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雨污混接混排“硬骨头” 宝山区政协专项民主监督“九步法”助力治水工作提质增效
宝山区政协聚焦“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专项工作”,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视察活动
降雨时,为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泵站会把收集的区域排水泄入附近河道。这原本是守护城市安全的好事,却成了扰民的烦心事——由于排水源头和上游管网存在雨污混接混排的问题,泵站排入河道的水并非纯粹的雨水,而是混合了各种杂物的污水,进而引发河道污染。
“泵站放江”在全上海沿江各区都是“老大难”问题。2024年,宝山区政协运用专项民主监督“九步法”,汇聚政协委员智力,为“泵站放江之困”寻找解题之道,助力宝山补齐治水短板。3月19日,记者从宝山区水务局获悉,当前宝山区正全面开展雨污混接整治、全力推进管网检测修复、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并已建成7座初雨调蓄池。
“政协所能”对接“党政所需”
许多“老水务人”都知道,每逢天降暴雨,上海中心城区的排水管道就会承受巨大压力。出于防汛安全考虑,城市各个泵站会启动强制排水,混入雨水的污水便随之排入江河湖海。
“泵站放江”带来的,既有肉眼可见的河道水体发黑,也有监测显示的河道水质波动反复。对正大力推进美丽城区建设的宝山区来说,宝山之水是否清澈,既事关城市颜面,更事关百姓安居。为助力宝山区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宝山区政协再次拿出了专项民主监督“九步法”。
这件好听、好记、好用的“履职法宝”,共有9个环节——党组定向、前期对接、制定方案、自主报名、知情明政、实地监督、协商建言、跟踪问效、总结反馈,是区政协持续探索提升监督质效的产物,诞生于2023年,曾助力多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此次的助力治水,启动于2024年3月。为了让“政协所能”更好对接“党政所需”,在制定监督“路径图”前,区政协赴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务局调研,就“监督什么”“如何监督”与职能部门沟通,明确将监督重点放在“泵站放江”这一治水难点瓶颈上。
“客观上说,宝山区雨水调蓄设施不足、泵站污水放江等问题确实没完全杜绝,仍有反复,我们一直在抓紧整改,也很需要政协‘帮忙式’的监督。”区水务局副局长杨勇雷说。
形成监督方案后,区政协发动委员自主报名。在专委会的微信工作群内,区政协相关负责人发布监督“召集令”后,1小时内,便有数十名委员接龙报名,其中不少委员是城建、环保领域的能人熟手。一些委员不但自己踊跃报名,还找了“援军”。比如,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里斯本学院执行院长王勇便请来了本校的环境科学专家,一同参与监督。
为了帮助委员知情明政,区政协举办培训会,让委员对相关政策和监督要求“心中有数”。随后,委员们组建了一支支小分队,赴码头、泵站、街区等多个点位看实情、听民意。
拓展“治水”监督广度深度
“90后”小高是宝山本地居民,平时常来吴淞轮渡码头的空地锻炼。6月中旬的一天,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小高又来这里活动筋骨。扶着江边石墙做拉伸运动时,小高一低头、一吸气,一股水中的异味扑鼻而来。小高皱了皱眉头,对他来说,这种体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巧的是,那天委员们也来这里视察,看到小高在江边散步,便围上去询问体验。因为委员们没佩戴委员证,刚开始时,小高并不知道来者的身份,只是觉得对方很随和、很会聊,很快他就放松下来,用上海话和大家“嘎讪胡”。
“水面上经常看到脏乱的东西漂浮,还有难闻的气味,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清理一下。”小高一边说,委员一边记。在交流中,委员亮出身份,让小高很振奋。“政协委员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希望多帮我们呼吁呼吁!”
“治水”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水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泵站放江污染的源头,在于雨水污水的混接混排。继实地视察水污染情况后,区政协重点聚焦“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工作”,组织委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视察。
2024年7月4日,出梅的第一个高温日,委员们赴虎林初雨调蓄池、宝杨泵站、泰和路,聚焦雨污混接现象一探究竟。在虎林路附近的一处雨水井,工作人员打开井盖,放入摄像头,随后连接平板电脑,屏幕上清晰显示,井中有水在流动。
皮肤黝黑的宝山区政协委员、上海友通环保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立通是治污的“内行”,一眼便看出“门道”。“这个雨水井,连接市政雨水管网。今天是大热天,里面不应该有雨水。如果有流动的水,说明有排水户向里面排放污水。”他说。
当天的监督协商会上,委员们结合所见所闻,反映了部分道路雨污水管网损坏及养护不到位、部分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不到位、部分沿街商铺雨污水混排的问题,并建议加强排水系统全链条治理、细化属地监管职责。委员邀请的“援军”——上海大学里斯本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刘强也提出了“用信息化手段赋能雨污混接整治工作”的观点。
“对委员们的建议,职能部门给出了‘即知即改’的回应。”宝山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国卿表示。
除了排水源头和上游管网之外,对水运发达的宝山而言,沿江港口、船舶集散地的污染防治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为拓展“治水”监督的广度深度,区政协又组织委员赴相关点位探访调研,向基层工作者、居民群众问需问计。
7月26日,区政协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聚焦“推进美丽城区建设”开展监督性协商。围绕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委员结合调研成果踊跃建言,得到了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认可。
此次“治水”监督历时近8个月。除了在会上发声外,委员们还形成了许多书面建言,如:“强化考核,为水生态把好监督关”“进一步加强雨污水纳管改造及管理工作”“加大初雨调蓄设施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支持力度”“强化船舶污染监管,守护水生态安全”“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纳入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均被职能部门采纳。
让更多监督成果掷地有声
为了让更多监督成果掷地有声,对汇总而来的海量建言,区政协精心梳理、分类报送。
一方面,对于委员、专家反映的可以“即知即改”的个案问题,区政协在第一时间反馈至职能部门。另一方面,对于委员、专家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区政协进行归类提炼。
在融合精粹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区政协形成了一份问题解析更有深度、对策建议更为精准的“治水”专项民主监督情况通报,于2024年11月报送区委、区政府。在这份报告中,区政协分析了造成雨水混接混排的8个方面原因,并就加强雨污水纳管改造、管理提出5条建议。报告还就码头船舶污染问题、水源地突发水污染问题提出对策。
相关部门给出的回应是: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区管雨污水管网的全覆盖检测,对重点区域雨污水管道进行结构性缺陷修复,大力推进初雨调蓄池建设。
整治后的水环境,体验感如何?2024年12月3日,区政协开展专项监督性视察“回头看”,组织委员赴宝杨泵站附近的滨江岸线视察。区政协委员曹文浩清楚地记得,那天不少市民来江边漫步、锻炼,水面碧波荡漾,不时有鱼儿游过。“水清了,景美了,人乐了。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去调研、去建言,不就是为了让这样的美好场景更多些吗?”他感慨道。
在现场,区水务局排水管理所所长杨彪也带来了好消息,4座调蓄池项目已完工。作为泵站的缓冲,这些调蓄池用来储存初期雨水,等泵站所在排水系统“喘过气来”,再放空初期雨水,将其排入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这一进度,让委员们更为振奋。
治水兴水应久久为功、持之以恒。2024年的宝山“治水”监督已形成工作闭环,画上圆满句号。但宝山的“治水”仍未画下休止符。不少委员指出,一方面,治污工程建设需要一定周期;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更新提速增效,污水设施的运维水平也要同步跟上。
今年,宝山区将持续推进创建美丽城区,身处长江岸线“第一立面”的宝山滨江将不断展露新颜。宝山区政协主席凌惠康表示,宝山区正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更优标准谋划美丽城区建设,把好水好景好风光融入城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政协委员助力创建美丽城区的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期待宝山的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