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民建界别组织委员赴青浦新城调研
4月16日,上海市政协民建界别组织委员赴青浦新城调研。
青浦位于上海市西部,紧邻苏浙。随着虹桥商务区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在青浦落地,青浦将对标成为全球城市区域网络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目标,紧扣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主线,吸纳低碳环保、创新开放、多元包容、人文彰显、全龄友好、未来智慧等新建设理念,率先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产城融合新典范、人居品质新标杆、智慧城市新样板。
青浦新城公司方面认为,确定青浦新城的“独立性”非常重要,颠覆了原来郊区定位的体系。“现在看来以前的规划比较局促。”例如现有主干道多为东西向,为了适应新的定位,需要增加若干南北向干道,对资金的需求扩大很多。他们希望能拓宽资金来源。另外,“拿什么来吸引年轻人,支撑城市的发展?”这也是新城建设中受到特别关注的话题。
“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定位非常吸引人。”市政协委员、华东建筑设计集团经营管理部副主任芮海燕认为,青浦水系丰富,可以打造“中国的威尼斯”。她建议,在生态、环境、绿化上,结合水系、空间条件,利用青浦的“美”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把‘城市公园’建成‘公园城市’。”市政协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超提出,青浦在规划理念上,可以再进一步,突出环境特色。她建议,加强重点项目的策划,“不仅要有空间,还要有品质。”市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盛和市分公司运营品质与服务监管部总经理范文蓉建议,通信不仅要“广域覆盖”,还应实现“深度覆盖”,这样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会完全不同。比如,多年前建成的千兆网络是不是该升级了?“我们集团和青浦有很多往来。”市政协委员、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杨阿国说,赵巷、金泽、重固等地都有他们的项目。“长三角高水平一体化后,青浦更加炙手可热。”他说,太多的人想来,“堵车啥时候能解决?”他建议,要注意对商务成本的控制,否则会影响发展后劲。
“节点城市”的“节点”连接的是什么?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旭表示,现在的规划对上海市域内的连接着墨偏多,而“长三角节点城市”在对市外的连接也应有一定能级。对产业连接和对外辐射能力的考虑也要进一步细化。
市政协委员、瀛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慧华认为,青浦农业很有特色,新城规划中也应增添一笔,把农业做出文化来。“我最近研究了很多食品科技项目,农业完全有条件带动产业链,产生高附加值。”她说。
“2035年,青浦会是上海最好的区域。”市政协委员、市科技成果档案资料馆副馆长吴冈感慨,青浦的环境优势得天独厚,守住绿水青山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
“青浦不仅仅要有美。”市政协常委、民建界别召集人,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汪胜洋表示,从上海人的视角,容易把青浦当作“后花园”,而不是“节点城市”,所以眼里看到的都是“美”和“文化”。
“就业是关键。”他认为,没有产业,就吸引不了人口。他建议,要把市里给青浦“数字产业”的定位研究透,尤其是要把企业需求摸透,在规划阶段就吸纳企业需求和建议,这样才能夯实产业基础,真正成为“节点城市”。
“我一直期待有新城能对碳达峰、碳中和有所考量。”汪胜洋表示,最近围绕“五个新城”参加了不少调研,这个愿望始终没有着落。他认为,青浦在这方面条件最好,应该做出特色。
“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光谈项目说明不了问题。”汪胜洋认为,公共设施必须有“人均”的概念,“文化”主要靠政府投入,新城规划要有高度,在这方面就应该有所体现。“高品质新城一定要有大学,一流大学。”
“这些意见要认真梳理。”青浦区政协副主席董永元回应:大家都对青浦新城十分看好,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