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专家研讨会
12月1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召开“上海2021年经济运行状况评估与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专家研讨会。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参加。
李逸平表示,市政协开展经济运行状况评估分析,一定要善于汇集各家之言,体现政协特点和优势。他说,评估分析要深入领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深入领会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力求抓住上海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提出符合实际和规律的建议。“对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分析,要尽可能客观真实;对未来经济发展提的建议,不求面面俱到,但要贴切管用。”
结合前期调研,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课题报告框架和内容要点。围绕2021年上海经济运行状况和2022年上海面对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课题报告除了对“三驾马车”“疫情应对”“财政收支”“居民收入”“就业”等常见宏观经济领域作出研判外,还进一步聚焦上海重点发展的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作出专题分析,并对金融、消费、房地产等领域提出政策建议。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张广生、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等专家对课题报告提出建议。
孙立坚认为,上海是“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和中心节点,其中“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亮点。但这两个“中心”的顺周期特征十分明显,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非常敏感。“高储蓄率和宽松货币叠加,会加剧失衡。”他建议,畅通资产管理业务和实体经济的联系,做大服务贸易和总部经济。人民币国际化需稳慎推进,要注重依托“一带一路”,加强落地场景建设。他提出,要关注老龄化进程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灰犀牛”风险宜早作防范,并建议将“碳交易”与共同富裕目标结合,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除了销售量和销售额,不少汽车企业今年的所有经济指标都远好于往年。”张广生借此说明,企业的应对能力往往好于想象,“芯片短缺,反而令企业将产能集中于高端产品,利润、净资产回报率等关键财务指标甚至有所提升。”他建议,进一步关注并提升上海经济发展的韧性,“六稳六保”要长抓不懈。“更好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这才是‘进博会’最大的溢出效应。”他建议,进一步提高上海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对旧城改造也不能松懈,并注重人口结构变化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王德培表示,全球经济形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上海身处其中难免受其影响。产业格局也是关键因素:“比如汽车行业,市场本身就到了对企业洗牌的阶段,现在的困难不仅仅是芯片短缺造成的。”他认为,上海要有相应的政策储备。经济增长潜力何在?他认为,一方面要作好“六稳六保”,另一方面要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不以利润为目的的“社会经济”,来对冲“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钱琎表示,生物医药是上海重要行业,需要更多制度创新来形成体系优势。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葛爱玲提出,课题重点关注的领域,要具有代表性。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民建议,对于2022年经济领域的问题和挑战,课题报告要有比较系统完整的描述,内容要更加紧扣市委重大战略和决策,加强对机遇的识别和把握,对“五大新城”“央企离京”“人才引进”等因素要有体现。
会后,与会者还参观了新国脉展厅,听取了市政协委员,中国电信集团号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安民关于数字经济和数字文化产业建设情况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