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已形成多份高质量建言 人工智能营商环境网络空间秩序受关注
2025年全国两会临近。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已形成了多份高质量建言,拟在全国两会上提交。
从2023年的ChatGPT,到2024年的Sora,再到今年的DeepSeek,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对于AI给“教”与“学”带来的改变,政协委员在求索的,是如何让AI更好地赋能教育,实现“教得更好、学得更好”。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分散、课程内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将重点关注如何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落地。对于越来越多的“用AI代写作业和论文”的现象,以及部分高校“用AI来检测论文是否由AI代写”的应对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表示,事后监管并不足以“治本”,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将呼吁立足国家层面出台高校人工智能工具规范使用指南。对于如何用好人工智能这一利器,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郭坤宇用了一年时间深入调研,逐渐形成一个想法——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给大脑装上“无穷大”的知识包。
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对民营企业而言,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立业兴业的必要条件。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董事会主席蒋颖,自2017年以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已提交多份相关建言。2025年全国两会临近,她准备聚焦“企业出海”,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完善对外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提升对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在“出海深水区”的持续经营能力,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此外,她说,对通过优化金融支持、树立示范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助力广大中小企业突破数字化转型瓶颈等话题,她也“有些建议”。
近年来,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严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侵害网络空间秩序,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正在思考,如何呼吁制定统一的反网络暴力法,提升网络暴力治理效能。“网暴行为的受害主体、网暴行为的界定、各种行为主体的责任落实等,都有细化和优化的空间。”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