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特色助推界别品牌建设 市政协社会科学界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履职质效
8月2日,市政协社科界与相关委办局召开提案办理沟通会 市政协社科界 供图
去年6月,上海市政协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意见》,对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如何发挥优势作用明确了目标。今年4月,市政协召开年度界别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界别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界别意识、责任担当和质量导向,着力发挥界别专业特长和联系广泛优势,更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上来。作为一个专业类界别,如何发挥专业特色打造界别品牌?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界别履职质效?这成为十四届上海市政协社会科学界着力关注的问题。
明确界别品牌定位,对标专业打造委员工作室
市政协社会科学界召集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科院院长王德忠通过对界别委员专业背景、本职岗位的了解发现,市政协社科界有着鲜明的专业特色,集中于社会科学和法律两大领域,而这两个领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只有充分发挥委员们的专业优势,才能凸显界别特色,于是,市政协社科界将履职重点更多地放在了这两大领域。
市政协社科界认真贯彻市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的办法》,开展“树品牌、创特色”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委员自身优势,将专业能力和资源融入各项工作,持续创建界别特色。市政协社科界选择主题,从法律和社会治理的视角,开展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题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界别提案等履职成果。在提案形成过程中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委员沙龙、沟通交流会、座谈会、走访调研、实地考察、回访等形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吸取和发挥界别委员及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在充分听取了界别委员的意见后,市政协社科界选取浦东新区和徐汇区两处点位设立委员工作室。设立这两个工作室,也是在社科和法律两个领域相对各有侧重。市政协副主席陈群为工作室揭牌。
如何充分发挥两个委员工作室平台职能作用?市政协社科界从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总体目标出发,建立定期学习交流、了解民意、议政建言、服务群众等制度,活跃委员工作室工作。聚焦“议题提出、深入调研、精准建言、提案督办”等履职环节,开展各类履职活动,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由社科界别两个委员工作室各牵头负责一个调研课题,积极组织调研活动,认真讨论研究,最终形成高质量界别提案。每个委员工作室年内至少组织开展两次界别活动,把工作室打造成引领凝聚共识的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协商议政建言的平台、学习交流分享的园地。
下一步,市政协社科界将依托界别委员工作室,在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指导下,积极开展跨界别联合活动,强化协同效应,切实提升履职质效。根据调研主题,拟重点与经济界、科学技术界、文学艺术界等开展联合活动,组织开展跨界别的学习考察和交流活动,助力委员们开拓调研视野、提升履职能力,汇集民情民意,开展联动协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联合建言。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高质量界别提案
市政协社科界以提案为抓手,从选题方向、调查研究、精准建言、凝聚共识等环节发力,全流程聚力借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界别委员工作室举办的座谈交流中,委员们纷纷结合专业与关心领域,提出包括“普惠金融”“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等多个界别提案方向,经讨论和投票,形成数个重点选题,并由几位相关专业领域委员分别牵头。
在调研环节,市政协社科界组织界别委员,围绕普惠金融的多元化解机制主题,通过实地走访、会商等形式听取多方意见,走访了7家本市银行金融机构,并赴银行同业公会、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浦东法院等单位听取意见,收集包括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司法机关在内的多方意见,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找准问题。
形成初稿后,市政协社科界再次召开提案协商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听取界别委员、行业专家的意见,数易其稿,形成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的界别提案“关于建设公正高效便捷经济的普惠金融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提案”。另一件界别提案“关于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发展的提案”,也是在实地调研、视察、协商,凝聚广泛智慧基础上形成,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成为由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
社科界的政协委员也立足专业,在认真调研基础上提交提案。据不完全统计,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期间,由社科界委员个人和第一提案人提交的提案有118件,围绕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精准建言,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不少提案建言已获采纳落实。
关注提案办理落实,问题导向助力打通瓶颈
在“关于建设公正高效便捷经济的普惠金融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提案”中,市政协社科界认为,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然而大量的简易、小额的普惠金融纠纷涌入法院,让本已“案多人少”的法院不堪重负,普惠金融的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提案建议,整合现有金融调解中心,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普惠金融争议解决的机构,分类简化传统司法程序,通过法律科技赋能,线上线下结合,构建“投诉+调解+裁决”一站式非司法争议解决机制;在浦东先行试点建设第三方独立、综合性及专业的普惠金融争议解决的机构,并利用“浦东法规”的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创新,探索建设公正高效便捷经济的普惠金融纠纷多元解决机制。
提案承办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在答复中表示,将指导相关机构进一步联合多方力量,积极构建“投诉+调解+裁决”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模式,并积极配合上海市人大、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浦东新区政府等部门,将普惠金融类纠纷纳入商事调解浦东新区法规调整范围,积极回应普惠金融纠纷难点堵点问题。
“应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运用法治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治理。”在“关于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发展的提案”中,市政协社科界建议:通过引导民营企业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和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能力素质,促进现代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前端指引+中端整改+后端完善”原则坚持源头预防和合力营造民营企业法治化保护市场环境,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建设。
提案承办单位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在答复中表示,将积极吸纳提案提出的建议,在司法层面真正落实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的要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统一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为更好促进这件提案建言落实,8月2日,由市政协社科界牵头,联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工商联、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召开提案办理沟通会。市政协委员韩汉君、孙立行、俞卫锋、王洁、张金全、陶利萍、裘索、严洁红等参与交流。
会上,严洁红委员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提案的背景和相关意见,她认为,民营企业在企业结构性转型升级、合规体系构建、企业经营的平等保护及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迫切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指导,期望通过提案的推动,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市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分别介绍了相关领域整体状况和发展措施,以及提案办理和相关建言采纳落实情况。
会上,多位委员积极发言,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与建议。韩汉君表示,市政协社科界将继续加强与各委办沟通与协作,共同为上海民营企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既往提案办理落实的同时,市政协社科界以问题导向,开始进行专题调研。5月16日,组织部分界别委员赴上海数据交易所调研,听取上海数据交易所情况介绍,并围绕“以数据要素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进行座谈交流。与会委员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围绕加强数据开发和投资、深化数据研究、加强数据领域立法、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等发言。大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
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孙甘霖表示,社科界紧扣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新质生产力深度调研、深入交流,充分彰显了履职责任和担当。要把加强学习、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全程,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效能治理等,持续开展好系列专题学习、考察、调研,充分发挥界别专业特色优势,推动界别工作走深走实。
放眼未来,市政协社科界将继续按照界别工作“一界一品”要求,进一步加强界别自身建设,围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主要工作,充分发挥社科界别的资源和智力优势,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积极建言献策,为提高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