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努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历届市政协委员围绕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持续建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十二届市政协以来,围绕健全基层民主制度,政协委员积极献计献策,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贡献智慧力量。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直是基层治理的写照。多年来,对于基层治理如何从“单打独斗”走向“一核多元”、让更多社区居民和优秀人才参与进来,委员们一直在求索。刘艳委员提出,政府围绕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议题,帮助居民组建社区自治小组,引导居民自发提出主张,鼓励居民直接参与社区事务。陈伟志委员建议,居(村)委会在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中发掘培养“社区骨干”,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号召力,引导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李栋樑委员建议,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权利、义务、地位、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社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参与基层治理的相关事务。
不少委员提出,依托“线上+线下”的模式,进一步扩大基层治理的参与面和覆盖面。王兴全委员调研发现,本市一些小区微信群成立后,有效承担了传统治理渠道不擅长的部分社会功能,如邻里矛盾化解、重要信息发布、社区居民互助等。“这种‘在线社区’,如能善加使用,可以成为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他与洪民荣、王如忠、潘瑾三位委员提交了联名提案,建议将微信群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将微信群建成一个个互信、互助、互让的在线基层治理单元,利用微信群“联系广泛、心理距离近、化解成本低、熟人/陌生人社会并行”等特征,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制度安排和执政理念。
对于如何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使基层治理“有章、有序、有效”,刘艳委员建议,完善相关基本法律法规,制定适合社区社情的公约守则,在基层治理中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金颖委员建议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和党员进社区制度,建立健全社区重大事项讨论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和居民评议社区工作者制度,一来为社区自治搭建更多平台,二来推动社区自治更常态化、规范化。朱章海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社区工作评价机制。
委员的真知灼见,被相关部门采纳和吸收。多年来,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居民诉求多样的现状,上海积极搭建各类议事平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在“众人拾柴”中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