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全国政协委员龙婉丽:通过运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2025-03-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中小学生普遍面临学业压力、升学竞争等心理问题,但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干预更多依赖于心理咨询,未能充分发挥体育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龙婉丽委员表示,体育课程与心理教育的联动有待进一步探索。
龙婉丽建议,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体育课”,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比如在体育课程中,设计带有挫折教育和情绪管理目标的运动活动,通过竞技项目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失败、调整心态,以及通过团队合作类项目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运动周’或‘减压趣味运动会’,通过非竞技性、趣味化的活动引导学生释放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体育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联动中扮演重要角色。”龙婉丽认为,学校应定期为体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项培训,帮助他们识别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能表现出的情绪问题,例如过度激动、冷漠退缩或反应迟缓等异常情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培训掌握简单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运动激励学生、舒缓学生情绪、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等。同时,可以鼓励体育教师与心理教师协作设计课程,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的体育教学中。
龙婉丽还表示,团队运动在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和心理韧性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她建议,学校进一步推广以团队合作为核心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通过团队配合和竞技规则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此外,学校可以设立团队运动主题的比赛或表彰活动,如‘最佳团队精神奖’,通过荣誉激励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