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 市政协民宗委召开课题组会议
“更好地规范互联网宗教行为,上海要尽快制订实施细则。”4月24日,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召开“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有关情况——加强上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课题组会议,政协委员、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在本市的贯彻执行。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宗教传播的方式,在给宗教信众的宗教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和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选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前沿性,这是时代发展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体现了上海政协和民宗部门对课题研究的前瞻性。”仔细阅读了调研方案后,课题组成员丁俊委员说。
2022年3月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等五部委制定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生效施行,旨在规范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办法》主要对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定。
“截至目前,上海累计发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近250张,并对信息审核员开展定期培训。”课题组副组长耿卫忠委员向大家介绍调研背景时说,从全国来看,推动《办法》在各地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确是重点难点。
为此,上海市政协今年将围绕“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有关情况——加强上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这一课题,对《办法》贯彻执行两年来的情况作深入调研,梳理总结本市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增强《办法》的可操作性,完善机制、明晰责任、消除隐患、固化经验做法,以利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
参加此次课题方案讨论,不少宗教界委员是带着问题来的。“对我们道教场所来说,《办法》实施以后,便民利民方面碰到了一些阻碍。”丁常云委员表示,希望通过调研,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地区的经验做法,制订符合上海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将《办法》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保护合法、打击非法,促进宗教服务健康发展。
“每个宗教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有的宗教对互联网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顾张军委员认为,应利用好此次课题调研的契机,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网络建设,为信教群众提供获取正确宗教知识的合法渠道。同时,进一步明确合法和非法的边界,依法依规开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
“对我们来说,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市民族宗教局宣传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已申领《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的机构当中,主体还是宗教团体和宗教场所,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为主,包含小程序等。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知名的互联网平台,如喜马拉雅、小红书、B站等,大众点评、携程等平台也在审批过程中。
“有人会说,主打‘吃喝玩乐’的App跟宗教有什么关系?但从《办法》的要求来说,大平台涉及用户相当广泛,不仅是各种机构组织,还有很多个人用户也会发布涉及宗教信息的内容。因此,平台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该负责人表示。
对于今年的这一课题,市民族宗教局抱有很高的期待——“我们希望能够一边调研,一边做成果转化”。“自2022年9月开始这项工作以来,市民族宗教局围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这一主题,对探索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开展过调研,今年做的这个课题,也是在这一主题下继续深耕。”该负责人表示,“在调研的同时,我们希望对整个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完善,形成管理闭环,并制订好《办法》的实施细则。”
专家组成员晏可佳表示,这是一个问题导向意识很强、很有挑战性的课题。他认为,在讨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过程中,宗教团体和场所要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回应网络舆情的主动性,提升参与互联网事件的活力,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
“面对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的千头万绪,监管主体不论能力多强、技术多先进,始终是势单力薄。”晏可佳表示,在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同时,还要鼓励互联网及新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空间净化功能,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宗教关系,提升整个社会参与治理的意识。
“大家的发言为课题研究提出了很多的思路,深受启发。”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闵卫星表示,面对浩瀚的网络空间,如何织好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这张网,正是这次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拓宽调研的广度和深度,既走访宗教团体和场所听取意见,也深入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为推动《办法》有效落实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