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为契机 加强工业文化传承和区域功能布局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现代工业的集聚地,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工业博物馆,是上海工业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也将成为集中展示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的对外窗口。以上海工业博物馆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工博馆在工业文化传承和区域功能布局方面的溢出效应,政协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动“一江一河”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市委原专职副主委周锋反映,上海尚无世界文化遗产,而“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的规模性、连续性与独特性使其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战略性突破口。通过“一江一河”贯通工程,750公顷工业用地转型为公共空间,保留大量工业遗存肌理(2024年梳理了327处工业遗存名录),上海工业博物馆也已经正式启动建设,以打造工业旅游新地标、工业记忆承载地、工业文化会客厅为目标,预计于2027年竣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巨大工程,涉及因素众多。目前,亚洲仅印度和日本各有一处工业遗产入选世界遗产,中国尚无工业遗产成功申遗。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标准和专业调查制度,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拥有全国23%的工业遗产(集中于“一江一河”沿岸),但目前认定公布的工业遗产仅30处,虽已形成《上海工业遗产实录》等基础资料,但独立管理保护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工业遗产因为无序开发面临损毁风险。部分观点认为“申遗无法带来经济回报”,而日本战国晚期、江户前期最大的银矿——岛根县石见银山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使这座曾经的“死城”复活,就是一个反证。
建议:一是健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制度。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一江一河”发展“十五五”规划中,出台上海市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开展普查排摸,建立弹性工业遗产评估机制和更新规范,摸清工业遗产家底的同时,也为工博馆展品征集和动态更新筑牢制度基础。二是强化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比如,对杨浦滨江等保存完整的工业遗产实施“静态保护”,保留原始厂房设备作为申遗核心案例;对其他遗产推行“适应性更新”,如将民生码头筒仓改造为展览馆,实现功能活化。三是加强国内外成功案例研究。借鉴大运河申遗经验,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成立“一江一河工业遗产联合申遗会商小组”,统筹规划申遗步骤,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专家资源,对标《世界遗产公约》中“工业遗产类”标准,梳理符合申遗条件的遗产群。研究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明治产业革命遗产等成功案例,结合上海实际探索“以申遗带动城市更新”模式。
二、重塑区域功能布局,研究可持续运营模式
市政协九三学社界别反映,杨浦滨江和徐汇西岸成功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规划引领和功能导入激活了周边低效用地,带火了区域经济。工博馆虽选址在浦西世博文化博览区黄金地段,但由于市区联动不足,开发进程缓慢。周边文博场馆产权归属不同,比如,中国船舶馆、“远望1号”测量船隶属中船集团,世博会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隶属市文旅局,中国潜艇展览馆隶属中国航海博物馆,各类文博场馆难以形成合力。此外,黄浦江到城市密集区被道路、空地、绿化严重割裂,滨江步道被沿江绿地的茂密树木阻隔,使得空间规划与产业布局分割,功能关联度不强,加之交通、商业等配套较滞后,目前该区域人气严重不足。此外,本市大型博物馆多为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缺乏自我造血机制,应提早研究谋划工博馆的盈利模式。
建议:一是加强规划引领,重塑区域功能布局。将世博文化博览区建设列入上海市“十五五”规划,以世界级“新外滩工博群”为目标,加强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的统筹规划,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博、文创、科创复合体。加快建立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机制,合力改变因事权划分、产权归属等造成的空间、产业、功能不合理分布。二是构建“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营”可持续运营模式。以融资租赁方式引入高价值展品,缓解工博馆前期投入压力。设立工博馆运营发展专项基金,构建“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模式,出台相应产业和投融资政策,吸引拥有共同文化价值理念的长期合作伙伴。探索建立“年度轮值馆长”竞聘制,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勇挑工博馆运营管理重任。
三、推进工博馆展陈与科普、旅游、娱乐等多功能融合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盛勇强反映,据介绍,上海工业博物馆将被打造成空间跨界融合,具有“工商文旅体教科传”复合功能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工博馆建设过程中,除了考虑其丰富的展陈功能,还应同步规划教育、科技、旅游、娱乐等功能。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类似场所建设的经验,比如,成立于1962年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本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重要场所,为了满足公众对于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和向往,肯尼迪航天中心专门设立了游客中心,除了担负航天发射主功能外,也成为了一个大型航天博物馆和航天主题乐园,游客可以踏足航天发射地,通过实物展示、展览互动等,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成就,还可以体验以太空为主题的高科技游乐项目,寓教于乐。
建议:丰富工博馆功能,突出专业性、科普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策划推出更多深入挖掘工业内涵、融入未来元素、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展陈活动,并同步规划高科技游乐项目,让游客在参观和游乐活动中深入体验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深化与周边文博场馆和特色高校联动,比如,与航海博物馆、“远望1号”测量船、潜艇展览馆、江南造船厂、中远海运、振华重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联合打造航运主题特展。
(九三学社市委、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