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化 心系民生——记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东方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寅琰
在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中,陶寅琰(左三)向与会领导介绍东方网“海上文创”展位
工作中,她是和员工“打成一片”,带头往前冲的公司领导,致力于让上海的文化名片更加“闪亮”;生活中,她利用休息时间认真调研、建言献策,承担起一名政协委员、党派成员的责任和使命。她就是上海市政协委员,台盟上海市委委员,市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上海东方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寅琰。
精心推出红色文创产品
去年,在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一套“文物新说·话解放”红色文创产品套组“爆款”了,这套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东方网共同研发的红色文创产品一经发售,就获得了广泛关注,还获评了“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
这套红色文创产品便是由陶寅琰带领的主创团队开发设计的。为了将上海解放背后的故事通过红色文创产品的形式讲述出来,陶寅琰和团队历经半年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将一大会址最具代表性的16件红色文物融入到这套文创产品中。限量笔记本、纯铜书签和纸胶带、便利贴、纸质文件夹、《上海人民》号外复刻品、《解放日报》创刊号复刻品、限量首日封、密函、密码卡等10件红色文创产品,每件背后都蕴藏着一段与上海解放有关的曲折故事和澎湃历史。
在陶寅琰的带领下,主创团队又紧锣密鼓策划举办了“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红色文创展”,展陈10件与上海解放相关的红色文物,再现上海解放历史,并通过VR技术将沪上各大红色场馆“搬”进展区呈现给观众。有了“线下”,再到“线上”。红色文创套组线上专题、党课视频相继上线,生动地通过历史图片、历史声音等形式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传奇,传达着那个年代的青春与热血、精神与信仰。
如果说文创产品是有温度、有感情的文化“承载者”,那陶寅琰就是其背后的文化“推广者”。
去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的牵头下,陶寅琰带领团队又啃下了一块“硬骨头”,上海东方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市场运营主体,全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创产品博览交易平台——“海上文创”项目。短短两月余,“海上文创”在上海“遍地开花”,中华艺术宫店、东方明珠店、七宝老街店、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花车、豫园花车等相继开幕。作为上海首家集文创产品展示、零售交易、版权洽谈于一体的实体店,“海上文创”致力于全面集中展现上海丰富的文创产品体系,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帮助文化文物单位解决销售渠道较为单一,缺乏专业团队建设营销体系,授权工作不完善等瓶颈问题;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成果。“海上文创”集合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在内的90余家文博文物单位、文创企业的2000余种优秀文创产品,更好满足了市民对文创产品的需求,提升了上海文化品牌的辨识度,让市民及海内外游客都能把“上海记忆、上海特色”带回家。
在这些出色成绩的背后,陶寅琰付出很多心血。为了达成一个月内在中华艺术宫试点设立“海上文创”品牌店的目标,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急成立项目工作组,在从未有过开设运营实体店经验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完成包括实体店设计装修、联系文化文物单位授权、市场营销、产品采购、仓储管理、结算等一系列工作。除了线下实体店,“海上文创”官网、微信小程序、抖音号等线上平台也同步开展。
今年“七一”建党节,公司各部门联合策划出品的“追梦者·七一特别活动”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活动播出后,微博实时热搜榜飙升至第6,超过7000万人次观看,全网互动访问量达2亿次,相关新闻报道80余篇,短视频报道近百条。活动探访了上海多个红色文化场馆和景点,并请来上海援鄂医疗队,战斗在抗疫最前线的医生李昕、吴志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宋依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王曙群,团市委副书记、奥运冠军吴敏霞等作为嘉宾,为红色文化代言,在线推广红色文创。而出人意料的是,串联起整个特别活动的,是由主持人朱桢带领的青年偶像明星许魏洲和直播带货“一哥”李佳琦。流量明星和网红主播,奋斗在不同领域的杰出代表,一起为红色文化“代言”,这样的组合乍一看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但这些年轻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奋斗者,他们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创新、奋斗、永葆青春活力的追求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陶寅琰策划筹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活动,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用创意为红色文化赋能,让红色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这场战‘疫’,感谢有你”——长三角抗击疫情青少年绘画征集活动,共收到长三角青少年投稿的近4万件艺术作品……这些活动全面展现上海文化政策、文化高度、文化活力以及文化自信,用创造性的方式挖掘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推动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助力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
积极建言关注民计民生
在台盟市委网站首页,很容易在“参政议政”板块看到陶寅琰的名字。往后多翻几页,很快便能得出一个结论——她是“出镜率”最高的盟员之一。自从加入台盟后,陶寅琰便成为活跃在组织里的积极分子,作为台盟市委委员、台情委副主任、台盟浦东新区副秘书长,她在盟务工作中积极热情,尽心尽力,尤其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方面,她以一位“80后”女委员的细心,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搜集了解群众意见,每年撰写逾30件提案及多篇社情民意信息,为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在年初开幕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一向关注民计民生的陶寅琰带来的提案有两件与“司机”有关。其中一件是关于网约车司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涌入,本地司机早已不能满足网约车的需求。‘沪籍限制’已经跟不上网约车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她建议,在确保乘客出行安全、司机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放开网约车“沪籍”门槛。另一件提案则是“持续推进‘厕所革命’,解决司机行车如厕难问题”。她认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就要细化到每一个群体。“满足众多不同群体多元化的合理需求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应结合城市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提出管理、调整措施,并及时吸取经验,在未来规划中避免城市发展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陶寅琰还曾提出“建议扩大社区食堂送餐服务范围,解决青少年寒暑假‘一顿饭’问题”“完善硬件保障,做好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等多件民生提案,以一位女委员特有的细致积极履职尽责,推动上海成为一座更加“有温度”的城市。她的多件党派提案被市政协、全国政协采纳,社情民意信息多次被市政府采用并获市领导批示,她更是连续多年被评为台盟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获得了2018年“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她说,政协委员是一座桥梁,她所要做的就是把老百姓的呼声和诉求带到会上,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努力和关切传递给老百姓。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陶寅琰也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而全力以赴。除了竭力奔走,捐资捐物外,她还密切关注着疫情发展,围绕疫情防控措施、民生保障、医疗资源共享等方面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第一时间报送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撰写了多篇社情民意信息。针对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情况,她又及时提交了《关于简化当前浦东新区家政人员“上门服务证”办理流程的建议》《关于统一全市各街镇企业复工标准的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批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台盟浦东区委老委会主任,陶寅琰心系着老年盟员,主动关心老年盟员,为部分困难的老年盟员提供口罩等紧俏物资,她的责任和担当亮起了点点战“疫”的微光。
休息时间,陶寅琰爱养花、赏花,她认为这能平静性情,陶冶心性。经年累月,她如同她的花一样,恬静、淡雅,将这个世界装点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