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参政履职“连续剧”——记上海市政协常委尧金仁
长期观察,深入思考
“我撰写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内容大多与自己的本职和专业领域相关。”2003年加入民盟后,尧金仁在日常工作中不忘观察、调研和分析,认真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并多次参加民盟中央、民盟市委组织的调研。
“一件有长远价值的提案要经过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尧金仁说,比如他在最熟悉的保险领域,已经深耕了近30年。在担任政协委员之前,他就通过民盟提交了多篇社情民意信息,呼吁推动基本养老保险、职业性养老保险、商业性养老保险的协同发展。2013年担任市政协委员后,他多次呼吁加快“商业保险参与本市老年护理保障体系建设”。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他又建议完善商业健康险,以破解创新药“进不了医保,就要失去市场”的难题。
“关于建立上海保险交易所的设想,我也是从2008年就开始有了想法,一直写文章呼吁。”2014年,因为撰写了相关提案,尧金仁受邀加入上海保交所筹建研究设计小组,担任寿险组组长,前前后后参加了100多场调研,主持相关部分的方案设计。2016年6月12日,上海保交所正式开业。尧金仁所设想的保险、再保险、保险资产等业务,陆续全面铺开。
“这些建议从提出设想到持续深入研究,再到最终实现,就像一部‘连续剧’,如何做精参政履职‘连续剧’,值得思考和实践。”尧金仁感慨道。
不调研,不发言
“要在熟悉的领域说靠谱的话。”尧金仁说,“如果遇到陌生的领域,就通过深入调研把它变成熟悉的领域。”
多年前,为助力解决道路扬尘问题,尧金仁蹲守龙吴路开展两个月的“吃灰调研”。“这是一次‘跨界’的建言,要想内容扎扎实实,建议有可行性,一定要亲身体验。”那段时间,他只要有时间就一头扎在龙吴路,反复观察每一段道路、每一辆车,了解沿途混凝土作业工地、渣土码头的具体方位……带着调研成果,尧金仁又奔赴有关部门,了解相关规划配置,寻求对策思路。
2014年1月,尧金仁提交了一件提案,建议对徐汇区交通干道龙吴路实施整体改造,并提出了特别细致的方案。在包括尧金仁在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推动之下,龙吴路大修被列入徐汇区实事工程,建议一项项落地。面对越来越干净的马路,尧金仁说:“这个灰吃得值!”
“金点子是走出来、看出来、问出来、访出来的。要掌握真实数据和权威信息,才能更好地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贡献智慧。”尧金仁说。
全面分析问题,系统解决问题
近期,尧金仁撰写的《建言“十五五”:以“七个统筹”构建持续提振消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文中以扎实的事例,提出要做到短期与长期协同,供给与需求联动,效率与公平平衡,以持续提振消费。
尧金仁说,他一直用民盟前辈费孝通先生“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勉励自己。“写建言不能老生常谈,但对于一些事关长远和全局的‘老大难’问题,如前所述的提振消费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系统提出解决问题之道。”这是他长期以来对自己参政履职的要求。
尧金仁对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他时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喜爱的书法作品,也常以古文形式自撰文赋。“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中国人的智慧光芒,我也在古文创作中领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尧金仁还曾提出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认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是根植于现实国情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的,要重视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