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支撑体系支持企业加快创新——访上海市政协委员徐仁彬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起点谋划‘十五五’发展举旗定向。‘十五五’规划编制中,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仁彬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记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目前企业需要哪些支撑和环节的打通呢?
徐仁彬: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重点夯实三大支撑体系,并打通三个关键环节。
首先,政策与资金支撑是转化的基石,企业应积极争取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政策红利,同时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资金。在人才保障方面,既要引进既懂技术又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组建涵盖技术研发、商业运营的复合团队,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管理,通过专利布局和技术转让实现创新价值。再者,技术平台支撑不可或缺,企业需建设先进的研发实验室与云计算平台,并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为转化提供硬件与智力支撑。
在关键环节上,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评估筛选机制,综合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与商业可行性进行项目筛选,并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产品定位。成果转化需跨越中试量产环节,通过建立中试生产线解决技术放大难题,完成工艺优化与设备调试,同时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最后,成果转化成效取决于市场化运营能力,企业既要通过精准营销提升品牌认知度,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也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专利导航和侵权监测维护技术优势,并探索专利许可、技术入股等多元化运营模式,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流与竞争优势。
记者:“十五五”时期,在聚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您认为有哪些应用型实践方向?
徐仁彬:新兴产业上,要深耕数字经济,一手抓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制造业企业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柔性化改造。比如,汽车制造企业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虚拟装配和产品测试,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发展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一手融入城市更新,打开数字经济的城市发展新空间。上海目前正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以及老旧城区的城市更新进程,一方面城市更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赋能加持,借助数字经济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配性优势,促进城市更新,让建筑、街道和社区可阅读、可感知,并兼顾所在地居民的切实感受,最终达到人与城市的完美平衡。因此,数字的发展要主动融入城市更新,聚焦降低城市更新成本,变革城市更新路径等关键环节,让产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城市发展中。
在布局未来产业上,人工智能领域、量子科技领域、元宇宙领域是三大主力方向。人工智能领域除了通用人工智能研发突破外,还应加强智能化应用深化,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交通等行业的深度应用,实现智能客服、智能诊断、自动驾驶等创新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培育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量子科技领域开展量子算法研究和应用探索,在密码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寻找量子计算的应用突破口,建立量子计算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量子计算资源和技术服务。元宇宙领域增强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创新,加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沉浸式的元宇宙应用场景,如虚拟办公、虚拟社交、虚拟教育等,同步探索建立元宇宙数字资产确权、交易和保护机制,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