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守住绿水青山——记上海市政协委员王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更要强调生态优先,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党员、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淳如今有着多重身份:作为一名“环保人”,他深知生态文明作为新的文明形态,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作为一名“民革人”,回望自己的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心愿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朝着既定目标不断接近。
生态建设工作的践行者
王淳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工作多年,参与过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如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浮列车专线——上海磁浮专线,王淳就曾作为中方“设计总体组”的6位设计负责人之一,负责供电系统的设计,与德国西门子和克虏伯联合体开展了长期的深入合作。近年来,王淳投身生态环保领域工作。现任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局长的他,因为有着多年市容景观、环卫保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城市管理工作经验,话题自然从他最熟悉的“美丽徐汇”谈起。
王淳认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是政府必须持之以恒的发展理念。要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要求,就要坚持治标和治本一起上、预防和整改一起抓。对于扬尘整治、中小河道综合治理、餐饮油烟扰民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王淳和局里的同志们群策群力,通过健全发现、预警机制,做好监测数据分析和加强部门联手配合这三大环节,结合“一网统管”,实现了“扬尘智理”的场景应用,提高扬尘污染治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改善区域扬尘污染;坚持以河长制为“总引领”,精准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依托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和河道立体巡查监测技术,建立完善河道智能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影响河道水生态的各类问题并加以处理,使得全区河道水质提升明显,从而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以及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各项指标任务。
针对长期以来,环保领域一直存在“违法成本低,执法难”的问题,王淳和他的同事们以《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版)的正式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平台和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通过在中山医院、斜土路、万体馆、小木桥路等区域关停一批无证或者超范围经营的餐饮店,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周边居民的油烟问题。同时,根据各个区域和季节的特点,对天平、湖南街道的酒吧;徐家汇、枫林、田林街道的餐饮;龙华、华泾地区的汽修等开展专项执法,主动化解了一批热点问题。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去年,徐汇区生态环境局的“打造生态环境精细化执法模式”排在“2020年度徐汇区法治建设十佳案例”第一位。
“十三五”期间,徐汇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从4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下降32.6%;PM10年均浓度从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1微克/立方米,下降28.1%;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从80.1%上升到89.3%,上升9.2%。王淳表示,“十四五”将继续围绕以下几大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深化 “三大攻坚战”,提升环境“气质”;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立足生态“千年大计”;三是统筹“三生空间”,向环境要“绿色效益”;四是保障环境安全,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响应体系;五是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多党合作事业的赶路人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这是王淳在所在支部“学好‘四史’,鉴往知来”主题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自2019年加入民革组织以来,虽然本职工作繁忙,但王淳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民革组织的支部活动。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但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内在纠错基因,使其在关键时刻拨乱反正,带领全国人民重新走上一条正确的民族复兴之路。”王淳积极参加了民革市委组织的“‘四史’及民革党史”知识竞赛在线考试,还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履行一名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王淳选择以参政议政作为切入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到关键处”。如他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对本市开设在选址禁区内餐饮单位加强监管的建议》,得到了民革市委和相关单位的采纳。
不忘来时路,奋斗新征程。展望未来,王淳充满信心,将继续立足本职,展现民革党员的风采。“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将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断深化水、气、土、固废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政协积极履职的新委员
作为去年年底新增补的市政协委员,如何在“新舞台”上履职建言?王淳将之概括为“三个学习”和“一个调研”: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其次,要认真学习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布局和要求,及时掌握工作推进节奏;最后,要向民革界别其他政协委员虚心学习,学习他们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除了这学习好三个方面,还要深入调研,利用在基层工作的有利条件,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去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写出有质量的提案,积极参政议政。”王淳如是说。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王淳委员共提交了2件提案、2篇社情民意信息,还参加 “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不断提升‘五个中心’核心功能”专题会议,并作了题为“抓住碳达峰的契机,助力浦东金融中心地位再提升”的发言。
这些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都是王淳结合自身长期在基层工作所掌握的城市治理中的短板、难点,经过认真思考并分析后提出的对策方案。
如何破解小区停车难?近年来,为解决这个“顽疾”,各方都提出过不少真知灼见。如立体停车、错时错峰……在今年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王淳也提出了一套针对老旧小区可供实践的方案,特别是因地制宜,辩证施策,把老旧小区内的道路系统、停车系统、绿化空间、休闲空间作统筹考虑并重新设计,实现人车更好共存。这一构想已在徐汇的一些老旧小区加以推行。以长桥地区的罗秀新村为例,通过对现有道路系统、出入口系统、绿化系统进行梳理后,小区新增停车位87个。
“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专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本人在履职过程中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加强民主监督,助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王淳表示,要结合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优势,努力为上海市政协2021年“品牌建设年”作贡献:“尤其是要多参加那些涉及城市更新、城市管理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的活动,我也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