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陈伟志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建言的第二个年头。在过去一年里,我继续按照“不调研,不发言”的要求,密切围绕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积极参与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多件提案和社情民意,履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履职一年,最深刻的感受是“调研是履职的灵魂,提案是履职的桥梁”。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出高质量的建议和提案,没有量的积累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2024年,我先后参加了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的4次调研活动,远赴云南、黑龙江、天津、广西、新疆等地教育一线调研。与此同时,我一直关注边疆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2024年初我专门组织人员赴云南、广西、黑龙江等边境地区围绕“国门基础教育”开展调研,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研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调研不仅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也更加贴近群众,感受到他们的期待与需求。这些调研成果都转化为履职建言的内容,如在“国门基础教育”调研结束后,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大中央财政对边疆教育的支持力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互联网﹢教育”等。通过提升边境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巩固当地脱贫成果,留住更多人才资源,将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等工作向更高层次推进。此外,我还围绕如何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部署;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等问题;如何引导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以及营商环境、司法鉴定等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
这些提案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们专门打电话过来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提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基本上都能及时回应,有些问题虽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他们也有了初步的思考和规划。通过“调研—提案—交办—回复”的闭环,可以将基层的声音传递到决策层,推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能够通过提案工作,为人民群众与党和国家决策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我想这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所获得的最大成就感。
在调研过程中发挥自身专业资源的作用,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也是履职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跟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云南丽江调研过程中,我组织人员开展了对玉龙县甲子完小的教育帮扶项目,为学校实施硬件改造、捐赠信息化教学设备。在赴新疆调研基础教育后,我主动参与承担了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对新疆和田县的教育帮扶助力赋能等工作。这是我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应有的履职担当,也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老教育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回顾2024年的履职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今年恰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印发,为新征程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绘就了美好的蓝图,对此,我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入调研,积极建言,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