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议绿色转型发展的上海路径 市政协召开对口协商会
8月21日,市政协召开“本市绿色转型发展”对口协商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等相关部门介绍了本市绿色转型发展情况。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出席并讲话。市政协经济金融委主任严旭主持会议,常务副主任阮青通报相关情况,寿伟光、高融昆、冯昕、沙裕、沈翊、孟岩等政协委员围绕主题交流建言。
2023年以来,上海市政协围绕“绿色转型发展”,先后完成了氢能城市布局、再制造研究、绿色甲醇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等重点课题调研,深入剖析产业链协同创新融合以及落地瓶颈,形成了扎实意见。今年3月始,在肖贵玉的带领下,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氢能、再制造、绿色甲醇所作批示的落实情况和报告意见建议推进情况又进行了“回头看”式跟踪调研。这次对口协商,既是上述履职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发挥市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专委会基础作用的一次探索和实践,更是落实市政协党组“对重要批示、重点工作要闭环跟踪”要求的举措之一,通过平等协商、有序协商、真诚协商,更好服务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地落实。
“绿色转型发展,上海必须走在前面。”肖贵玉的话传递出这座超大型城市的紧迫感和雄心:这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回答这一重大战略性命题,上海不仅要在技术、人才、重大装备上多“下功夫”,还应争取在规则和标准制订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要结合“十五五”规划工作,选定重点领域,明确部署、路径、步骤,确定承载主体,扎实推进。
绿色燃料:加强供给体系建设
绿色燃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且碳排放显著降低的燃料,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核心关键。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指出,目前我国这方面政策驱动强劲,产能布局加速,绿色认证开始陆续走通国际合规通道。但技术路线未完全成熟,市场价格体系尚未形成,供应市场规模较小,绿色认证仍受制于欧盟标准。
针对这些问题,市市场监管局提出,在国家标准尚未覆盖的前提下,上海正积极鼓励相关社会团体、企业率先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满足市场需要。市税务局表示,会充分发挥绿色税制激励作用,叠加税费优惠政策红利,实现多税共治、多策组合,引导企业向“绿”而行,服务经济向“绿”而兴。
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补充:随着国际上减排政策的推进,航运燃料正在加快转型,绿色燃料正成为国际争相竞逐的新型领域。并表示,将统筹协调推进绿色甲醇产业发展,全力争取国家部门支持,稳步增加本市绿色甲醇供应,加快绿色甲醇标准认证体系建设,支持上海国际航运绿色燃料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能级。
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建议,全力加强绿色燃料供给体系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兼顾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国内绿色燃料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氢能:着力核心技术攻关
氢能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绿氢具有零碳排放、高效利用的显著优势。与绿色燃料类似,氢能也被视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
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认为,全球氢能政策正处于从愿景规划过渡到落地部署阶段,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加速投运,多元化氢能储输格局开始构建,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加快,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氢基燃料发展动力强劲。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滞后,用氢场景未形成应用生态,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仍偏高、上海氢能生产和使用规模不足等问题仍需关注。
对此,市经济信息化委表示赞同并指出,氢能目前主要应用场景为燃料电池汽车和氢基,产业链形成了一定基础,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加氢站布局有待加强,总体应用规模有待增长。下一步将做好产业链创新突破,做好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并着力打造创新引领示范区。
市生态环境局从碳减排角度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学,探索纳入碳市场的激励机制,深化全过程排放特征研究,开展全面的环境效益评估。
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建议,要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好重点环节工作,以绿色科创引领支撑绿色发展。
再制造:方向明,径自通
我国资源约束趋紧,十四亿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形成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发展再制造是必由之路。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调研发现,再制造产业呈稳中有进态势,再制造企业正加快向自主研发创新转型。要关注原料旧件来源短缺,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政策端对再制造产业定位模糊等问题。
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上海自2012年全面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至今已十余年,再制造产业逐步形成集聚效应,涌现了包括飞机发动机、数控机床、服务器等在内的一批高端再制造产品。再制造领域正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等高端领域拓展。
“防止‘洋垃圾’进口是上海发展再制造的安全底线。”市商务委介绍了上海跨境再制造发展的现状和风险防控措施情况。2024年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方案》,对试点申报要求、企业准入要求、企业责任与退出机制作出明确要求。该方案发布后,上海海关已与市商务委初步达成建立线上联合监管机制,落实试点工作。上海海关表示,将继续配合市商务委推动再制造进口试点扩大规模,配合总署科学设定布控比例。
“十五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攻坚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将加快构建。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建议,加快形成政策协同、政策聚焦的跨部门协同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授权,在产业准入、产品标准、行业监管、政策协调等方面支持上海先行先试。同时,发挥好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吸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投入,共同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